和菓子魔法書 -作者序 花香傳千里 一心不離根

花香傳千里 一心不離根

『花香傳千里 一心不離根』是2006年來自一位長輩送我的一幅畫中題的字,當時並不了解字中的內涵,⽽且我的唐和家和菓子工作室才剛成立,⽽產品也只有八樣。當初的自⼰不管在技術上、心智上都沒有現在來的成熟,但唯一沒變的是那顆『初心』吧!
『傳承』是件不容易的事,雖然現在有許多追隨的弟子,流派儼然成形,但是我知道故事沒有看到最後,誰也不敢蓋棺論定。一直把職場當成道場在修行,出現在眼前的人、事、物不管喜歡與否,都有其⾃身的因果存在,在不斷的學習放下與拿起的循環中,學會珍惜每一個相處的當下,曾經擁有的美好即是永恆的⼼境。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只要⼼存善念,終有回應的一天。 常覺得我的和菓子工作,是在驗收我內修自我覺察的考卷,每當我要再往上提升一個層次,身邊的⼈人事物就會掀起震盪整理,然而緩步而堅定的前進的背後,是有信仰修行基礎的支撐,否則不會踏上大家不敢走的路還甘之如飴的,十幾年年來一直四處奔走,廣開體驗教學結善緣,累積⼈氣口碑直到目前⾝邊的入室弟子們,都是對真、善、美的事物有所感動的可愛文青,陪我走在和菓子這條路上不再感到孤單。
每出一本書都是一個里程碑,不管在日本還是在台灣創作,都會有靈光乍現的時候,2020到2021間的這場疫情,讓忙於教學的我得有喘息空間,反覆想了許多有趣的點子放在這本書中。當然提點的貴⼈也絕對不能少,北投⽂物館的洪侃老師,建議我創作迷你版枯山⽔的作品,讓我⼜窺見另一個世界,旅日好友楊書豪,在疫情嚴峻的當下,為我拍攝京都枯山⽔的即時畫⾯,提供枯山水單元高品質的氛圍。櫳翠坊的蔡奕哲老師、郁婷老師帶領我體驗宋式點茶的雅趣,而我的靈性工作夥伴蔡承哲先生,努力專研建盞有成,讓我見識到宋代工藝美學。還有辛苦催生這本書的馥蘭總編,為和菓子拍攝出新高度的東陽師兄,從『和菓⼦聖經』開始,因為他們不放過任何細節的堅持,成為我開啟連續課程的教材,因⽽造就了『唐和家和菓子講師群』。
拍攝配方書的壓力指數很高,行程緊湊且容易出錯,我笑稱每出完一本書,像是媽媽⽣下孩子ㄧ般如釋重負,感謝神隊友嵐棋,像極了手術室裡遞剪刀的無影手,總是沈穩邏輯、準確快速的站在第一線,更感謝參與本書製作的團隊成員盈柔、美熹、憲良、梅雀、唐和家和菓子講師群,還有校對女王妤葶,貢獻她職業級的糾錯功⼒。
成就一件事需要很多人的努力,要感謝的人太多,我們永遠要把⾃己看⼩小,把事情做⼤大,享受共同完成一件作品的感動。

吳蕙菁

和菓子魔法書 -推薦序 蔡奕哲

 

推薦序–茶山保育協會創辦人、人文工夫茶士 蔡奕哲

自然的滋味

拜讀過臺灣和菓子第⼀人 吳蕙菁Emily老師「揉美的力量」、「和菓子聖經」二書,了解她為了理想而前往日本進修,而後也時常在各個重要場合,品嚐到她巧手精心創作、形色味俱全的和菓子;之後,有更多時候,我是在自己的茶席上品茶時,與好友、學生們共享著這份幸福。茶緣所致,第三本的著作,受囑寫小序。
因為長期深耕茶山的生態保育工作與致力於有機茶的推廣經驗,對茶品乾淨、無污染與健康品茶的堅持,一直是本人最關心的環節。為了了品味一杯得來不易的自然佳茗,茶席上用來與茶呼應的茶食,自然選擇外觀色彩、香氣和滋味對整體氛圍及茶湯,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甚至有加成作用,加上賓客便於食用,且不易有掉落桌面產生難以清理,導致茶席美感被瞬間破壞的問題。
Emily老師研製的唐和家和菓子,結合茶人關注的食用細節和臺灣人味蕾口感期待,融入傳統茶會與現代茶席的異同,勾勒出新口感潮流,成為茶食上上之選。講究之外,生活才是重點。這部分是和Emily老師在幾次合作的課程中,不論是在市區內的教室,或是山林溪澗旁天然茶席時的共同發現。美,如果離開⽣生活,就會拉開與人的距離,成為束諸高閣的「學問」,終究無法親近。一如Emily老師親切迷人自然的笑容,毫不減損她純熟的和菓子技藝,吸睛而美味,明亮又繽紛,自然且健康。
自然的滋味,自然的生活,自然的態度,這是自然的和菓子。請接受大自然的祝福。

茶山保育協會創辦人、人文工夫茶士 蔡奕哲

和菓子魔法書 -推薦序 洪侃

推薦序–北投文物館副館長 洪侃

 

情必近於癡而始真,

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千年前中國大唐盛世時誕生,在日本的發揚光大,很少人不會被精緻美麗和菓子打動。從點心到配茶的佳品、從貴族桌上食到平民家中宴、從簡單平淡到精緻美味的食品藝術,和菓子不再僅僅是日本獨有,而成為無國界的視覺與味覺兼具的生活藝術。

    吳蕙菁老師被日人公認為是日本境外最重要的和果子創作職人,她的作品讓人屏息的美感或是豐沛的創造力自是不需我的贅言;最讓我敬佩的是她對和菓子的的執著與毅力,以及不斷學習新知的態度。「情必近於癡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是張潮《幽夢影》中的句子,大意是說「用情必須如癡如醉方可稱為真情,才華必須兼具風趣才算是達到絕妙境界。」用這二句話來形容吳蕙菁對和菓子的用情至深絕不為過。她本為平面設計師出身,在偶然機會接觸到和菓子,卻毅然放下所有,在而立之年東渡日本學習和菓子製作技術。她從一句日文也不會說,卻能在短短三年內精通日文,而且掌握了和菓子製作的精髓。十年前,我有幸邀請她在北投文物館這一棟美麗的日式古蹟中開辦和菓子體驗課程,既有文化又具美感的和菓子體驗活動與台灣最美的日式建築結合,開創了台灣古蹟活化再利用的先河。這十年我見證了一場場生動有趣充滿了歡笑與幽默的課程;見證了和菓子文化在她的努力下,逐漸成為「顯學」。

    吳蕙菁將自己工作室命名為唐和家是有深意的,她不是一味的模仿沿襲,而是融合中日文化、甚至西方文化,創造出新的生活美學。相信她的這一本新書,一定會拓展各位讀者新的視野。

 

北投文物館副館長

洪 侃